1. 登陆日期为当前未结账的会计期间。
2. 核算前完整录入采购发票、销售发票、委外发票,且做了采购结算、委外结算、委外核销。这些步骤完结后与总账对账正确。
3. 其次:
① 销售管理—销售发货—检查发货单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检查销售类型与业务类型是否匹配)。
② 库存管理—销售出库—检查销售出库单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检查销售类型与出库类别是否匹配)。
③ 销售模块结账。
④ 库存管理—采购入库—采购入库单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是否有单价、入库类别是否正确、特别注意:委外入库单是否有订单号、是否有加工费)。
⑤ 库存管理—材料出库—材料出库单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出库业务类型为生产领出库的部门是否是成本中心的部门,表体订单号是否有;委外出库的业务类型是否正确,表体委外订单号是否有)。
⑥ 采购模块结账。
⑦ 委外模块结账。
⑧ 库存管理—入库单—产成品入库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入库类别是否正确、部门是否正确、表体订单号是否有)。
⑨ 库存管理—调拨业务—调拨单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调出、调入类型是否正确)。
⑩ 库存管理—形态转换—形态转换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形态转换类型是否正确)。
11 库存管理—其他出库、其他入库—其他出/入库列表(审核日期是否再当前会计期间、业务类型为其他时,部门是否有、研发领料一定要有项目号)。
4. 以上所有应有订单号的,如果没有全部要求删除重新制单。
5. 收发类别及部门在出/入库单有错误的,在记账前可以在存货核算中修改。
6. 上月存货核算结账后:
① 查询存货核算—汇总表—收发存汇总表—结存数量大于等于0(金额小于0)或结存数量小于等于0(金额不为0)—查询(找出异常)—在存货核算—调整单—做出库入库调整—记账—凭证处理—生成凭证。
② 存货核算—记账—结算成本处理—结算日期(选当月日期)—全选—勾选—结算处理(目的冲暂估)。
③ 存货核算—记账—正常单据记账—业务类型(普通采购)—选当月日期—全选—记账(处理当月采购入库)。
④ 生成凭证—业务类型(普通采购)—全选(检查采购材料是否平)—生成凭证。
⑤ 存货核算—记账—特殊单据记账—调拨单—选当月日期—勾选—全选—记账。
⑥ 存货核算—正常单据记账—单据类型(其他出库单:行政、样品、辅料)。这几项分别一项一项记账。期末处理—以上迹象进行期末处理(先检查再处理)—凭证处理—生成凭证。
⑦ 其它入库单据—手工录入单价:样品、赠品为0单价,盘盈及其他特殊业务按结存单价;其他出库(转制费部分)正常记账,无单价的需手工录入—生成凭证。
7. 成本管理—设置—定义核算对象—刷新。
8. 成本管理—设置—定额分配标准—导出(分部门导出)—输入工时—导入。
9. 成本管理—数据录入—人工费用表—录入当期人工制费。
10. 成本管理—数据录入—完工产品日报表—取数—范围设定—全选—执行—刷新(检查完工产品日报表总产量与产品入库总数是否一致)。
11. 成本管理—数据录入—完工产品处理表—取数—范围设定—全选—执行—刷新。
12. 成本管理—数据录入—材料及外购半成品耗用(专用材料、公用材料各执行一次)—取数—执行—刷新。
13. 成本管理—数据录入—产品材料定额及每月变动表—展算子件—范围设定—执行—刷新。
14. 成本管理—数据录入—月末在产品处理表—取数—展算子件—在线数量拷贝。
15. 成本管理—核算—先检查—卷积运算—自动卷积—勾选(3、9、4项,根据自身情况勾选)—检查—计算。
16. 成本核算完毕后需要与存货核算模块对账:
① 成本—产品投入产品汇总表—本期投入材料费用和存货核算—当月生成材料出库单汇总表核对。
② 本月完工产品与存货核算—入库单—产成品入库单列表的数量核对。
③ 本期完工料、工、费与存货核算—入库单—产成品入库单列表金额核对。
④ 核对无误库存管理结账。
17. 存货核算—凭证处理—生成凭证(按业务类型生成凭证,但是领料与配比领料需一起生成),全部生成凭证后,本期投入的料、工、费与总账的料、工、费核对。
18. 报错检查重算成本。
19. 反结账步骤:
① 存货核算—记账—月末结账—取消结账—凭证处理—凭证删除。
② 存货核算—记账—期末处理—已期末处理仓库各存货—选择(按成品、半成品-原材料,明细再分类别选)—全选——确定。
③ 存货核算—业务核算—恢复记账—单价恢复记账—按单据类型别选(材料出库、产成品入库—其他出/入库—调拨单)。
④ 成本管理—核算—恢复结账—还原运算。